肝硬化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的症狀。分門靜脈肝硬化、壞死後肝硬化和膽汁性肝硬化三種類型。小兒肝硬化發病較少。引起小兒肝硬化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新生兒肝炎、營養不良、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肝吸蟲病、半乳糖血症、肝型糖原累積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以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部分原因不明。
(一)病史起病隱匿,可有新生兒肝炎、傳染性肝炎或肝豆狀核變性病史。
(二)症狀乏力,食欲減退,腹脹,不規則腹瀉,消瘦等。
(三)體征蜘蛛痣,肝掌,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腹水等。肝臟早期稍大,晚期縮小。
實驗室檢查血清總蛋白正常或降低,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可延長。發生門靜脈高壓者血白細胞計數及血小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