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以中、青年為多見,臨床多見於男性。其致病因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慢性腸道感染、血吸蟲病、慢性酒精中毒、營養不良、毒物作用等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長期或反復損害肝臟組織等均可引起肝硬化。
發現肝硬化要注意哪些
早期一般無特殊不適,肝功能大多正常或輕度異常,但部分病人也會出現食欲不振、乏力、惡心、厭油、肝區不適,上腹飽脹,面色萎黃、蜘蛛痣、手掌發紅、肝輕度腫大等臨床症狀。
晚期主要表現為腹水,靜脈曲張,脾臟腫大,肝臟縮小堅硬等。此外,尚可有蜘蛛痣、肝掌、貧血、出血傾向、營養缺乏、內分泌系統失調等症狀表現。?
患了肝硬化後,一般宜進低鹽、低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等少渣、清淡易消化飲食。水腫嚴重者應進無鹽飲食。早期病人應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鮮蔬菜,適當吃一些糖類、瘦肉、河魚、蛋類等。若有肝昏迷先兆者,應對肉類、魚類、蛋類等蛋白質進行控制。若伴有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補液。
肝硬化謹防消化道出血
天氣轉冷,正是肝硬化患者容易併發消化道大出血的季節,而院前科學急救和合理處置是急救成功的關鍵。
專家指出,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病症之一,大多是由於消化道本身疾病引起的,也有消化道鄰近器官患病,如肝病、膽、胰的炎症或腫瘤等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少數是由於全身性疾病造成消化道局部出血,如某些血液病、再障性貧血、血友病等等,又如慢性腎病尿毒症期,心臟病合並嚴重心衰,腦出血、腦炎等疾病均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一般而言,如果出血量少,出血速度也慢,未引起惡心、嘔吐,則以黑便方式排出,很像柏油,故稱“柏油樣便”,多見於潰瘍病、胃腸黏膜病變及腫瘤等。
反之,如出血量大,出血速度也快,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嚴重者出現休克和昏迷,如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常常有惡心、胃部不適、情緒不安、血壓下降、脈搏細速、膚色蒼白、尿量減少、四肢濕冷等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