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的常見部位有大腦基底節出血(也叫內囊出血)、橋腦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據統計,腦出血的病人中有高血壓的患者約占95%,在整個腦血管病中腦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樣。特征分析腦出血(又稱出血性腦卒中,中醫稱之為中風)的發病率為60~80人/10萬/年。
高血壓腦出血好發部位
1、內囊出血:是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的出血部位,其最典型的表現為“三偏征”,即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具體的來說,偏癱:即出血病灶的對側肢體發生癱瘓;偏身感覺障礙:即出血病灶的對側偏身感覺減退;偏盲:即出血病灶的對側視野缺損。
2、腦葉出血:表現為大腦各腦葉內的出血。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臨床有不同的表現。一般除突然起病、頭痛、昏迷外,常有相應腦葉的症狀。如額葉、顳葉出血常出現精神症狀;額葉、頂葉出血常出現偏癱失語等症狀;枕葉出血常出現偏盲等症狀。
3、橋腦出血:常突然起病,頭痛、嘔吐,數分鐘內進入昏迷狀態。出血往往自一側開始,很快影響到對側,出現兩側面部及四肢癱瘓,瞳孔極度縮小,呈針尖樣瞳孔,為其特征性症狀。另外,橋腦出血常阻斷丘腦下部對體溫的正常調節而使體溫上升,呈持續高熱狀態。雙側橋腦出血病情常極危重,由於腦干呼吸中樞的影響,常常早期出現呼吸困難,呼吸不規則,有些病人可很快死亡。但一側橋腦出血,病情較輕,預後良好。
4、小腦出血:大多數小腦出血發生在一側小腦半球,可導致急性顱內壓升高,腦干受壓,甚至發生腦疝。凡高血壓病人突然發生一側後枕部劇痛、頻繁嘔吐、嚴重眩暈、瞳孔縮小、意識障礙逐步加重,無明顯癱瘓者必須警惕小腦出血的可能。
5、腦室出血:多數腦室出血是由於大腦基底節處出血後破入到側腦室,以致血液充滿整個腦室系統和蛛網膜下腔所造成的,原發性腦室出血少見。另外,小腦出血和橋腦出血也可破入到第四腦室,這種情況極為嚴重。意識往往在起病後1~2小時內陷入深度昏迷,出現四肢抽搐發作或四肢癱瘓,如血壓下降、體溫升高則病勢危重。
如何預防高血壓腦出血
1、應控制血脂及血膽固醇水平
無論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四者均屬於異常脂血症,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控制每天飲食中的食用油脂30克以內,肉、禽、魚、蛋類食品200克以內,面食類等高能食品400克以內,是糾正異常脂血症的基本措施;如不能飲食控制或飲食控制不滿意的,可根據異常脂血症的特點,單用或聯合選用“他汀類、貝特類、膽酸螯合劑類和魚油類”藥物,進行規范化治療,要經常進行檢測,長期保持血脂在正常範圍。
2、合理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高出非糖尿病患者2~4倍,且病情較重,發病年齡提早,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常成為糖尿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異常脂血症、胰島素抵抗、凝血功能紊亂等危險因素。如飲食控制不滿意的,可根據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病理狀態,單用或聯合選用“胰島素、胰島素增敏劑、促胰島素分泌劑以及雙胍類”藥物,進行規范化治療,要經常進行檢測,長期保持血糖、血脂在正常範圍。
3、防止血壓突然急劇上升
長期有效控制高血壓,防止血壓突然急劇升高,是預防腦動脈破裂的關鍵。一般患者血壓應低於140/90mmHg,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應低於130/80mmHg。在血壓未達標期間,應每天測量一次血壓,以便調整用藥,直至血壓達標;血壓達標後,至少每月測量一次血壓,以保證血壓始終控制在達標範圍內。有效控制高血壓的基本方法是:
(1)“長期堅持規范化藥物治療,24小時平穩降壓(切忌隨意停藥和隨意增加劑量);低鹽多菜、戒煙限酒、控制理想體重、適當體育運動和保持心情舒暢”。簡言之,即做到膳食合理、運動適量、心理平衡。
(2)合理膳食總結為“十個字”,即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一”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三”指每日三至四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五”指每日五百克蔬菜及水果。
(3)“紅黃綠白黑”則指每天適量喝紅葡萄酒、綠茶,吃些黃色蔬菜、綠色蔬菜、燕麥片以及黑木耳。適量運動:每天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做40分鐘快走運動,建議以每分鐘走120步的快步走為宜。
(4)心理平衡指,正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順境時要助人為樂,逆境中要自得其樂,平日里要知足常樂。宴席興奮喝酒、以及與他人吵架最易誘發腦出血。切莫一時爭強好勝,留下終生遺憾。
另外,季節和氣候也與腦出血有關。冬季腦出血患病率高,夏季外界氣溫高,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也可誘發腦出血。因此適當保暖,避免忽冷忽熱也是預防腦出血的有效措施。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何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