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 在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中,血清鈣,磷以及堿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後數月堿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狀旁腺激素 應檢查甲狀旁腺功能除外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者血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標記物 骨質疏鬆症患者部分血清學生化指標可以反應骨轉換(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狀態,在骨的高轉換狀態(例如Ⅰ型骨質疏鬆症)下,這些指標可以升高,也可用於監測治療的早期反應,但其在骨質疏鬆症中的臨床意義仍有待於進一步研究,這些生化測量指標包括:骨特異的堿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反應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d resistant acid phosphatse,反應骨吸收),骨鈣素(Osteocalcin,反應骨形成),Ⅰ型原膠原肽(Type I procollagenpeptidase,反應骨形成),尿吡啶啉(Urinary pyridinoline)和脫氧吡啶啉(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反應骨吸收),Ⅰ型膠原的N-C-末端交聯肽(cross-linked N-an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反應骨吸收)。
4.晨尿鈣/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為0.13±0.01,尿鈣排量過多則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學檢查和骨密度:
1.對於有局部症狀的患者應攝取病變部位的X線片 即使無脊柱症狀的患者也應攝取該部位的側位片,以免遺漏椎體骨折,X線可以發現骨折以及其他病變,如骨關節炎,椎間盤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質減少(低骨密度)攝片時可見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減少及其間隙增寬,橫行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觀察到,大體上可見因椎間盤膨出所致的椎體雙凹變形,椎體前緣塌陷呈楔形變,亦稱壓縮性骨折,常見於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檢測(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預測指標,測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來評估總體的骨折發生危險度;測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預測局部的骨折發生的危險性。
根據美國最新的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制定的治療指南規定,以下人群需進行骨密度的檢測:65以上的絕經後婦女,盡管采取了各種預防措施,這類人群仍有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如有骨質疏鬆症存在則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存在1個或1個以上危險因素,小於65歲的絕經後婦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絕經後婦女;需根據BMD測定值來決定治療的婦女;長期激素代替療法的婦女;輕微創傷後出現骨折的男性;X線顯示骨質減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過與健康成年的BMD比較,WHO建議根據BMD值對骨質疏鬆症進行分級,規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減1個標準差(SD)為正常值,較正常值降低(1~2.5)SD為骨質減少;降低2.5SD以上為骨質疏鬆症;降低2.5SD以上並伴有脆性骨折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測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種,其中定量計算機體層掃描(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測量BMD最為準確,單位為g/cm3,該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響,可用於成人和兒童,但QCT只能測定脊柱的BMD,骨贅會干擾測定值,而且費用較高,同時所受射線亦不可低估。
雙能X-線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線較少,相對便宜,而且可重復性較QCT高,可用於成人及兒童,DXA可以測定脊柱以及髖骨的BMD,可視為測定BMD的標準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別,建議使用同一臺機器上對患者進行隨訪連續測定BMD,影響DXA測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贅以及主動脈等脊柱外的鈣化,外周DXA可以測定腕關節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聲(quantitative ultra sound,US)可用於普通篩查,該方法費用低,便攜且無電離輻射,但該方法不如QCT和DXA準確,因此不用來監測治療效果。
射線測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於測定手的骨皮質情況,尤其是第二掌骨,該法可用於兒童的BMD測定,費用最為低廉,但該法不如DXA精確,而且對於BMD變化的敏感性不大。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實習劉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