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一個世界範圍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有效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的方法,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但在骨質疏鬆的防治方面還存在許多誤區,應引起人們注意。
一、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事,與年輕人無關。
據美國最近發布的一份新聞公告顯示,有2%大學年齡的女性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症,有15%的人出現持續顯著的骨密度降低,並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去年以來,我院為392位45歲以下的白領女性做了骨密度檢測,其中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的占35。96%,最年輕的僅有27歲,骨質疏鬆症患者正呈年輕化趨勢。
分析原因,一是缺少運動,二是盲目減肥,三是拒絕日曬。青少年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大約20歲以前能獲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就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積累足夠的骨量儲蓄,才能確保年老後的消耗,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二、認為骨質疏鬆是一種自然退行性疾病,無法預防。
骨質疏鬆雖然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但並非不可預防。低骨量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特征及診斷依據,老年人的骨量有骨發育成熟期達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維持以及之後的骨丟失速率三個因素決定。
如果我們在年輕時注意骨量的積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補鈣並堅持運動,保持合適體重,就可以大大降低患骨質疏鬆發生的可能性,或明顯推遲發病年齡。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應該從年輕時作起。
三、認為一旦出現骨質疏鬆,骨密度就不可能再增加。
近兩年來,有300余位骨質疏鬆患者在醫院接受了正規的治療,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療一年後,復查顯示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說明治療並非只是延緩骨質的流失,而是使骨質流失停止,同時可以改善骨骼質量。
因此,對於骨質疏鬆易感人群,要定期監測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於正常指標骨峰值均數2-2。5個標準差,就要接受正規的骨質疏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