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是極大的,了解和掌握護理方法是對糖尿病人最好的幫助。那麼糖尿病人如何護足呢?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人怎麼護足?
1.保持足部的清爽、乾淨
長期不洗腳或者簡單沖洗容易導致趾縫緊閉,易滋生細菌,發生真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腳部清爽,每晚用溫水清洗雙腳。
另外,還需要注意水溫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由於神經病變,足部對溫度敏感度降低,腳可能感覺不到水的熱度,因此建議用前臂內側的皮膚感受水溫,切忌水溫過高,以免燙傷皮膚。洗完腳後,用柔軟的干毛巾輕輕擦干所有腳趾之間的部位,若皮膚乾燥則涂上潤膚霜。
2.正確修剪趾甲
病人的趾甲要平過來剪,先剪中間,再修兩邊,以指甲的中間為參考,切忌把邊角剪得過深,以免新長出來的指甲嵌入軟組織內 , 成為“嵌甲” ,損傷指甲周圍的皮膚 , 造成皮下組織化膿性感染 , 引發炎症。同樣,也切忌將指甲刀或者剪刀硬塞進指甲縫里掏著剪,以免損傷正常組織,創口若發生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由於一些患者的腳趾甲是不規則生長的,有些人的趾甲嵌在甲緣里,疼痛難忍,行走時尤甚,建議此類糖尿病患者赴專業醫療機構請專業人員幫忙護理。
3.選擇合適的鞋襪
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較差,若鞋子太緊,腳受壓又難以察覺,足部血液循環不暢、供血不足,持續久了會發生破潰。
合適的鞋子應該是一雙鞋尖寬大、不擠壓腳趾且透氣性好的平跟厚底鞋,鞋面材質可選擇真皮或布制的,而合成皮革、塑料和人造鞋的材質不透氣,在高溫環境下易使真菌繁殖,造成足部感染。買鞋的時間應選在下午或黃昏 , 購置的新鞋尺碼可比正常足碼大半碼。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是否有小砂粒等異物,鞋子有破損要及時修補,以免傷及足部皮膚。
襪子應選擇吸水性好、透氣性好、松軟暖和的材質,以全棉質地或純羊毛質地為佳。襪腰要松,切忌襪口緊扣腳踝處,導致下肢血液循環受阻。另外,襪子應每天換洗,保持潔凈。
4.積極治療腳氣
腳氣一般是真菌感染,存在腳氣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因為它是造成腳部皮膚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並細菌感染將會很難控制,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5.坐姿端正不蹺二郎腿
不少人喜歡蹺二郎腿,認為這樣坐著比較舒服。然而,這種習慣會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加速下肢動脈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杜絕蹺二郎腿。
6.防止燙傷
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減退或缺失,對溫度不敏感,極易燙傷。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盡量不要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暖腳器等取暖設備,冬天若怕冷,可以多墊一點褥子取暖,或者開一會電熱毯,但要在上床前就把電源關掉。
7.全身性防護
糖尿病患者還應該注意做好一些全身性的防護。積極地控制血糖 ,保證血糖的平穩。同時,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 ,如此才能更快地治愈足部潰瘍。
糖尿病人護足做好這些事
1. 預防第一。姜玉峰表示,預防糖尿病足潰瘍,首先要管理好糖尿病。糖友需要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有充分了解,並在飲食、運動、用藥和血糖監測等方面加強自我管理,要養成定期復診的習慣。對於預防足潰瘍發生,要經常查看鞋襪和雙腳,看鞋襪里有無異物和異常的突起,雙足皮膚有無破損、紅腫以及色澤改變;剪趾甲時注意不要剪得太短;洗腳前先試水溫,溫度不宜超過40攝氏度;選鞋子要選寬松、鞋底柔軟的,最好比以前適穿的鞋碼大一號,女糖友不要穿尖頭高跟鞋;不宜使用熱水袋,以免燙傷。伴有明顯神經病變、足部畸形及做過截肢的糖友屬於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推薦穿定制的治療鞋,它可通過下肢增加負重,從而把足底的壓力有效分散,可預防壓迫性潰瘍的形成。
2. 有效減壓。局部壓力既是足部潰瘍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潰瘍愈合的關鍵因素。因此,減壓治療是潰瘍愈合的必要手段,有效減壓才可能使潰瘍較好愈合,並預防復發。最常用的減壓方式之一是全接觸石膏,它是將患者整個足部和小腿以石膏覆蓋,起到保護潰瘍、緩解足部受力部位的壓力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由於有石膏保護,患者在打石膏期間仍然可以行走。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根據足部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鞋具。潰瘍發生風險低的,選擇保護性鞋具;潰瘍發生風險高的,例如夏科足患者,則需要個性化定制的治療性鞋具。姜玉峰提醒糖友,糖尿病足從預防到治療,再到康復以及功能恢復,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十分重要,須得到糖友的高度重視。(參考網站:39健康網)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