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天氣潮濕,許多中老年朋友感到膝關節酸痛,上下樓梯困難,甚至出現關節腫脹,行走不便等。記者為此采訪了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徐佳。徐佳解釋說,入春以來膝關節炎患者有所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近40歲的患者也出現了該病。出現以上症狀的患者多為膝骨關節炎,這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致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可達到80%,致殘率53%。
1.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
徐佳介紹,導致膝骨關節患病的主要因素為:
其一,年齡。通常,女性自50歲開始出現症狀,到六七十歲,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將此病稱為成人病或老年病。所以,隨著社會的老齡化,患者的數量將不斷增多。男性中則以60—70歲年齡段發病人數居多,其患病時間較女性約晚10年。
其二,性別。患病率女性比男性高4—5倍。主要原因是:受女性激素的影響,女性比男性肌肉少且弱。加之女性的肥胖傾向多。
其三,肥胖。這也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因素。為了要支撐住重的身體,膝蓋的負擔勢必會加重。據研究,體胖的人其關節軟骨的磨損是從承受體重壓力多的關節內側開始的。一般患有膝關節病的人,一活動、一走路就疼痛,於是,活動量就相應地減少,繼而因活動不足而導致體胖。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應注意防止肥胖。
其四,年輕時受過傷,例如膝蓋及其周圍部位的骨折、半月板及韌帶受損等。還有為鍛煉身體而反復過量地爬樓梯、爬山所造成的慢性損傷也是該病年輕化的一個原因。
2.膝骨關節炎可分為三期
據了解,膝骨關節炎的分期可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
初期:無強烈的自覺症狀,發展緩慢,發病時間不明。變形性膝關節病隨著病情的發展,上下臺階、外出步行,以及站立就座等日常活動受限,行動不便。不過,這類情況並非一下子就嚴重的,通常要經過多年的緩慢發展過程。
膝關節病最初期的症狀是“清晨一開始活動時膝蓋發硬”,這種膝蓋發硬的感覺只是在清晨活動開始時的4—5分鐘以內,多數人白天無任何不適感。於是,患者本人並不在意。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人l—2個月,有的人則持續數年。時而緩解,時而又出現。
中期:症狀不易去除,有明顯的痛感腫脹發熱膝關節內積水。由於痛得厲害,諸如正坐、深度彎曲及下蹲等姿勢基本上做不到。還有上下樓梯時也疼痛,特別是上樓比下樓更痛。平時則拖著腿走路(跛行)。
後期:疼痛加劇,影響日常生活。即行走、正坐、下蹲、上下樓、上下車等行動大受限制,而且社會活動也受到影響。它不只是表現在肉體的症狀上,在患者的精神方面也同樣會出現異常。
3.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好
出現相關症狀後,如何能夠診斷是否患上膝骨關節炎呢?徐佳介紹,檢查診斷該病有如下方式:(1)X片可以清楚拍攝到關節部骨質的變化情況;(2)核磁共振檢查可觀察關節內部半月板及韌帶、關節囊情況是否有積液等;(3)血液檢查可做鑒別診斷。
治療方面則分為手術及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即膝關節鏡下探查並清除術,以及膝關節置換術。非手術治療則以中西醫結合療效較好。中醫治療:(1)針灸選穴:犢鼻、足三里、血海等穴針刺並加灸,也可在選穴上刺血拔罐;(2)中藥活血化淤溫經祛濕方內服,也可外用熏洗。西醫治療:(1)物理治療:熱療、水療、紅外線等;(2)口服氨基葡萄糖以促生滑液潤滑關節,疼痛甚者可服用鎮痛藥以緩解疼痛。
4.預防該病重在控制體重
防勝於治,那麼該如何積極預防這一疾病呢?徐佳表示,首先,要控制體重或減肥。肥胖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一旦超過標準體重就應積極減肥。體重下降後能夠防止或減輕對關節的損害,並能減輕患病關節所承受的壓力。
其次,要及時和妥善治療關節外傷、感染、代謝異常等原發病。
最後,生活中注意補鈣,應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的平衡,多食奶制品(如鮮奶、優酪乳、奶酪)、豆制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針菜、紅蘿蔔、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帶、魚、蝦等海鮮類。同時應多見陽光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