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癡呆(ad)的確切病因、病理仍不清楚,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它雖不是衰老的必然產物,但與衰老有關;

  第二,多數(70%)與遺傳有關。

  導致ad發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兩類:

  自身危險因素,環境危險因素。

  1.自身危險因素

  1.1基因論

  folstein首先了提出並被其他一些醫學家所證實“ad基因位於19號染色體上”。β淀粉樣蛋白、apoe相繼被證實與ad的發生有關。

  1.2雌激素水平下降

  paganini等研究發現,使用雌激素的人發生ad及有關癡呆的危險性較不用者為低,這種危險性隨雌激素使用劑量的加大和使用時間的延長而成有意義的降低。singh發現雌激素可保護膽堿能神經元(後者被認為參與學習和認知過程)。腦中也存在雌激素受體,腦內睪酮的許多作用是通過轉變為雌激素而發揮作用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睪酮水平也下降,因而患ad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這一理論目前還存在著爭議。

  1.3腦能量代謝降低

  hayer認為正常腦衰老伴隨輕微但持續性的能量生成降低及能量需求增加。線粒體atp生成和釋放下降,導致腦細胞能量不足,功能低下可能是ad發病的危險因素。

  1.4快速眼動(rem)睡眠不足

  據最近的研究發現:ad病人與對照組相比rem睡眠更少;學習記憶和rem睡眠之間存在一個已經確定的密切關系,已知rem睡眠喪失導致近期信息獲得損害;ad病人腦膽堿能系統退化,已知膽堿能系統激發rem睡眠;ad患者的病變主要位於腦內,被認為是在rwm睡眠時起作用的腦區;通過一種天然的機制,人類的rem睡眠從出生時每天8h下降到老年期的每天不足1h,此過程的加速可能導致老年rem睡眠不足,進而使神經元易受損害,rem睡眠匱乏機制或許與其它的ad病因機制相聯系,共同起作用。

  1.5小神經膠質細胞機制

  perlmutter等研究發現,腦內小神經膠質細胞和小吞噬細胞所分泌的補體等免疫因子可引起鈣失調,這些細胞在sp內的退化神經元和淀粉樣蛋白之間結成塊狀加速了ad的病理過程,但更詳盡的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2環境危險因素

  2.1ad的傳染學說

  由於kuru病、creutzfeldt-jakob等病均是病毒引起的慢性神經變性疾病,它們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與ad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提出ad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但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從ad患者腦組織中找到病毒,因而這一學說尚需進一步證明。

  2.2鋁學說

  1973年有人首先提出在ad患者腦組織中的鋁含量增高,隨後被一些實驗所證實。鋁在血液中與轉鐵蛋白完全結合,在大腦皮質、海馬、室中隔和顳葉杏仁核處存在許多轉鐵蛋白受體,故鋁很容易沉積在這些部位。在細胞水平,鋁主要沉積在細胞核內、神經元纖維纏結內、溶酶體內及老年斑淀粉樣蛋白核心內。ad患者腦內鋁增高的原因可能使病人血液中轉鐵蛋白有缺陷,無法將血中鋁適當清除,多余的鋁進入大腦毒害神經元,導致神經元死亡。

  3對本病的認識

  中醫雖無老年期癡呆病名的記載,但從症狀的角度看,屬於中醫的“呆病”、“健忘”、“癲病”等病證的范疇。中醫對老年期癡呆的病因病機有獨特的認識,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3.1肝腎不足:

  《內經》中曰:“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醫方集解》指出:“人之精神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腎精充足,髓海得以充養,腦可以發揮主神明之作用。老年人腎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腦,髓海空虛,則靈機記憶功能減退,而成癡呆之證。

  3.2心脾兩虛

  老年人若思慮太過,耗傷心脾,心虛則神無所主,脾虛則不能化生氣血,心神失養,亦可出現癡呆之證。

  3.3痰濁阻竅

  清代陳士鐸認為“呆病之成,必有其因…痰積於胸中,盤居於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矣”,並明確指出“治呆無奇法,治痰則治呆。”中醫認為,老年人若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脾土不疏,失其健運,痰濕內生;或不節,多食肥甘,易釀痰濁;或脾胃虛弱,痰濕不化;或肝郁化火,熬液生痰,以致痰濁壅盛,蒙蔽清竅,使神明不清而成癡呆之病。

  3.4氣滯血瘀

  清代王清任指出:“癲狂一症……,乃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不接,如同做一樣。”年老多瘀或久病氣血虛弱,運行不暢,或因正氣虧虛,臟腑氣機失調,均可累及腦絡,使氣血不能上榮於腦,精神異常,智力減退而發病。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

立即連絡        04-3700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