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美國耗資4億美元為前總統里根舉行了讓世人矚目的國葬,這位93歲要人的辭世,也令世人再次對老年性癡呆這一長期困擾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的疑難病症投入了深深的關注。
現在,僅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就已超過10%,已進入了老齡社會。在老年人群中,癡呆的患病率為2%~18%,而老年性癡呆則是中年以上人群癡呆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國外相關研究顯示,占總發病原因的70%~80%。事實上,老年性癡呆近年來一直是國內外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的研究熱點。
人們對於老年性癡呆的研究,從最初發現腦中所含的β-淀粉樣蛋白,至今已進展至有多種功能的神經介質——p物質,並由於它在中樞神經系統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特點,認為它是一種老齡化物質。
盡管研究者對老年性癡呆這種中樞神經退行症的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過程至今還不十分清楚,但在老年性癡呆神經化學研究中,他們對p物質是否與老年性癡呆存在相關性,特別是與目前發現的老年性癡呆主要神經毒物質β-淀粉樣蛋白是否存在相關性產生了濃厚興趣。
p物質是人們發現最早的神經肽之一,它在1931年被發現,並在1971年被確定了結構組成。p物質與人們已知的速激肽有相關結構,因此一般認為它是這個家族的成員。最初,人們發現,當初級傳入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廣泛分布於這些神經纖維內的p物質,就在中樞和外周末梢被釋放。因此,它被認為僅是一種神經遞質或調質在神經中樞和外周起作用。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人們發現中樞神經系統也存在大量的p物質,尤其是在黑質、下丘腦和松果體等部位。更重要的是,人們新近發現,p物質還是調節機體免疫和內分泌的重要因子,特別是在神經系統內,它是神經源性炎症和免疫調節活動的主要神經遞質。因此,p物質作為一種能被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共同識別的信號物質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注意。
老年性癡呆的重要病理所見是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老年斑,其斑內主要成分是β-淀粉樣蛋白。研究已證實,β-淀粉樣蛋白的神經毒能損傷和殺死神經元。同時,研究者們也注意到,在老年性癡呆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老年斑內存在p物質,並隨老年性癡呆的病理進程發生變化。例如,國內有研究者報告了一項實驗研究。他們以興奮性毒素鵝膏蕈氨酸定位損傷老化大鼠腦右側端腦基底核,建立在行為學改變、神經遞質變化和腦病理改變等方面均類似於老年性癡呆病人表現的模型動物,然後用y型迷宮法觀察模型動物學習能力改變,並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組化染色法觀察模型動物p物質等的表達情況。其實驗結果表明:模型動物組經用鵝膏蕈氨酸和β-淀粉樣蛋白共同損傷鼠腦時,老化大鼠的學習能力及腦膽堿酯酶活性顯著低於對照組,並顯示鼠腦p物質免疫陽性神經元數量比對照組明顯增加,而且腦皮質區p物質過表達,而單獨用鵝膏蕈氨酸注射則無此損傷作用。
最近,研究者在明確了p物質與老年性癡呆及β-淀粉樣蛋白存在密切相關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p物質對老年性癡呆病人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包括它對β-淀粉樣蛋白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徑。實驗已證明,把p物質與β-淀粉樣蛋白同時注入動物的腦皮質,可防止β-淀粉樣蛋白神經毒所產生的神經元缺失和某些蛋白基因的表達。最近,國內研究者向公眾介紹了兩項國外著名的實驗,從一個重要角度闡述了p物質在中樞神經系統免疫調節和神經保護中的作用及其途徑。一項是,在人星形膠質細胞體外培養實驗中,p物質可促進轉化生長因子-β誘導的白介素-6和某些前列腺素的表達,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p物質能明顯增強星形膠質細胞的免疫調節和神經營養功能。另一項實驗結果也證實,在人星形膠質瘤細胞中,p物質、某些白介素β因子和組織胺均能誘導白介素-6的合成。
至今,已有多項研究結果顯示了p物質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保護作用,同時向人們提示了p物質對老年性癡呆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潛在的防治價值。
盡管現階段p物質作為老年性癡呆的防治藥物或手段還僅僅是人們的假設和期望,但研究者又發現了p物質在廣義的老年性癡呆診斷范疇中所顯示的作用。最近,國外研究者在一份世界著名的學術期刊中報告了一項研究,即應用敏感、特異的酶免疫測定方法對已確診的老年性癡呆病人、非老年性癡呆的癡呆病人、沒有認知損害的中樞神經系統病人和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對照者,分別進行了腰穿腦脊液樣本中的p物質、白介素-6、β-淀粉樣蛋白、載脂蛋白e和總蛋白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雖然上述各組腦脊液樣本中的p物質含量沒有顯著差異,但在不同年齡的老年性癡呆病人之間卻顯示出顯著差異,也就是說,晚期發病即年齡大於65歲的老年性癡呆病人腰穿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顯著高於早期發病即年齡小於65歲的老年性癡呆病人和對照組。同時,在老年性癡呆病人組腰穿腦脊液樣本中白介素-6、載脂蛋白e、總蛋白的含量均較其他病人組和對照組顯著增高。不久,這些研究者在另一份世界著名的學術期刊中,對上述實驗結果以及進一步實驗研究進行了更詳細的報告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一系列實驗研究,是人們首次應用酶免疫測定方法對腦脊液中濃縮p物質進仔細觀察研究。他們在進一步實驗觀察中,重點關注了已確診的老年性癡呆病人、非老年性癡呆的癡呆病人和沒有認知損害的中樞神經系統病人腰穿腦脊液樣本與死後腦室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他們得到了6個方面的實驗結果:第一,所有死後腦室腦脊液樣本中的p物質含量均低於腰穿腦脊液樣本,不同疾病組及對照組之間沒有差異;第二,老年性癡呆組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與其他疾病組及對照組比較均沒有顯著差異;第三,在對照組中,年輕者的腰穿和腦室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與年老者的對比沒有顯著差異;第四,在老年性癡呆組內,晚期發病者腰穿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顯著高於早期發病者;第五,在相同疾病組中,伴有疼痛者的腰穿和腦室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與不伴有疼痛者的相比沒有顯著差異;第六,精神失常病人的腰穿和腦室腦脊液樣本中p物質含量與其疾病無關聯。據此,他們認為:腦脊液中p物質含量水平不是人體自身老化的指標之一;腦脊液中p物質含量檢測不適用於老年性癡呆的診斷,但晚期發病者的顯著變化反映了其中樞神經系統免疫調節及神經保護的活動。為此,上述研究提示了一個令科學界關注的可能性:即腦脊液中p物質含量檢測,很有可能成為診斷晚期發病老年性癡呆以及觀察其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與手段。
(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