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PTSD的主要症狀包括作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暴躁易怒、過度警覺、肌肉痙攣、失憶和易受驚嚇。可能會造成這些症狀的經歷包括: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幼年時被拋棄; 經歷性侵害; 暴力攻擊; 經歷戰爭、打鬥; 嚴重的車禍; 意外事件; 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 目睹親人、戀人等關係親近者的突然死亡; 難產; 霸凌經驗; 長期被單獨囚禁或隔離; 麻醉覺醒; 從事殺害他人或動物等殺生行為,包括戰場上開槍殺死敵人的士兵、刑場上執行死刑的法警和以屠宰動物為業的屠宰場員工等(即加害者創傷壓力)
PTSD的發病時間可能會延遲數年甚至數十年。創傷記憶有時候會被貯存在程序記憶中,當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體動作時,便觸發了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應激的情緒反應可以在災難後立刻發作,在數月後平息。這些反應也可能一直持續,變成慢性症候群,成為殘餘應激模式。延遲發病的PTSD也有可能在另一個壓力事件下浮出檯面,如家人或親密朋友之死亡、或被診斷患有重大疾病。臨床研究指出,曾罹患PTSD之幼童,在成年後比起沒有PTSD的人有更高的犯罪傾向。
PTSD也會有腦部形態學上的改變。在關於越戰退伍軍人的研究中發現,比起沒有PTSD的退伍軍人,有PTSD者其海馬迴體積少了20%。杏仁核在人類情感記憶的形成裡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懼相關的記憶。在神經影像學的研究中顯示,PTSD病患,其杏仁核有過度反應的傾向,而前額皮質、海馬迴對其調控機能則較低落。(文字擷取來源:維基百科)
國際醫學期刊關於創傷後壓力症與高壓氧
(本文獻僅為參考,個人健康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